小学语文教案模板
作为一名教师,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,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。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小学语文教案模板1一、教学目标:
1、理解为学由难向易转化的关键是“事在人为”。
2、理解课文内容,重点理解“为”、“鄙”“语”“恃”“去”“顾”等词的意思。
3、理解“人之为学”关键在于“立志去为”的道理,激发学生树立志向,大胆实践的精神。
4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,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感情,并背诵课文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:
1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,读出人物不同语气和情感,并背诵课文。
2、理解“人之为学”关键在于“立志去为”的道理。
三、教学方法:阅读式、讨论式。
四、教学时间:一课时
五、教学准备:多媒体课件。
六、教学过程
(一)谈话导入、激发兴趣:
同学们,我们大家在学习中一定都遇到过困难,谁能说一说在学习中你都遇到了那些困难,又是怎样做的呢?(学生谈),看来面对学习中的困难,我们大家对待的方式和态度各有不同。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面对困难古人是怎么做的吧。今天我们来学习13课——为学。(师板题)
(二)教师解题、介绍作者
①简介作者。(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彭端淑)
②解题:为学即求学、做学问的意思。原题为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,是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的一封信,这封信很有名,他不但鼓舞和激励了彭家的子侄,而且也鼓舞和激励了后来的许多青年人。那么究竟作者在这篇文章当中都讲述了些什么呢?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文章当中去看一看,请同学们把书打到105页。
(三)初读课文、整体感知
1、教师范读课文,要求学生注意停顿和长句子的断句,边听边标注不认识的生字读音。
本文是一篇文言文,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呢?现代汉语与古文言文是血脉相承的,文言文为现代汉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,直到今天它还在影响着现代汉语的发展.与此同时呢,文言文是一种"雅语",历经千百年的锤炼,它已发展成为一种最为精练的语言。所以,为了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,弘扬民族精神,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,我们很有学习并学好文言文的必要。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文言文的魅力!因为这篇文言文不太好读,再加上这是我们初次接触和学习文言文,所以就由老师先来范读一下课文,同学们在听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个别句子的断句,并标注好不认识的字的读音。
2、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,要求把字音读准,句子读通顺。
3、同学们,在这篇课文当中,有些字比较生疏,不太好读,老师把他们找出来了,谁能试着来读读。
4、下面请你在课文中找到这些生字,并把它圈画好。然后再小声地将课文读一读。
5、指名读课文,读的时候要努力做到三不:不加字,不丢字,不错字,力求准确。其他同学要注意听,共同帮助他纠正错误。
6、男女生互读、全班齐读
(四)翻译全文、研读领悟
1、同学们,文章我们已经读通了,那么这篇文言文讲的是什么意思呢,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。文言文中,很多字词古义与今义是不一样的,还有的字词呢一词多义,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字词在本文中是什么意思?课件出示重点字词,学生理解意思:为、亦、鄙、语、恃、之、去、顾
2、学生自主翻译全文
理解了这些重点字词的意思,下面请你们对照原文,结合书中译文和手中的工具书来翻译一下这篇课文。而后自由的组合成学习小组,在组内练说一下。
3、逐段翻译讲解(这篇文章共有三个自然段,我们逐段来理解)
(1)指名读第一自然段,指名翻译第一自然段,学生思考:作者对“为学”是怎样看的?也就是说他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呢?(“人之为学……不学,则易者亦难矣。”)为学难易的转化关键在于是否“为”。本文说的主要是关于做学问的道理,为什么开头却从“天下事”写起?(因为“为学”是“天下事”之一,这是从一般到具体的说明事物道理的方法)。(作者的观点正确吗?有何为证呢?接下来让我们来学习文章的第二自然段)
(2)指名翻译第二自然段,学生思考:
①蜀之鄙去南海容易吗?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?(明确:不容易。“不知几千里也”,“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,犹未能也”等词句看出。)
②请你想象一下,在去南海的路途中,穷和尚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?③是啊,西蜀去南海一路上如此困难重重,那么穷和尚去南海为什么还能成功呢?是因为条件充足吗?从哪些词句上看出?(明确:凭着他坚强的信念,主观的努力,“为之”的结果。从“贫”“还”等词中体现。)
④对贫者去南海之事富者前后态度有哪些变化?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?(明确:开始是疑问:“子何侍而往?”中间是轻视:“子何恃而往!”最后是惭愧:“富者有惭色”。)
⑤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,
(3)齐读第三自然段,指名翻译,学生思考:
文章光写一个穷和尚也能证明论点,文章却写了一穷一富两个和尚,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? (明确:写一穷一富两个和尚是通过一正一反鲜明地对比,更能证明论点:事在人为。条件差只要肯努力,事情会成功;反之条件好,不付诸行动只是空想,到头来一事无成。)
(五)拓展延伸、深化中心
本文作者为了证明人贵立志、事在人为的为学观点,举了蜀之鄙二僧的故事,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,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观点?
(六)总结收获、结束全文
1、学了本文,你有哪些收获?或者你有哪些感受?(学生谈)
2、是啊,同学们,人贵有志,事在人为,让我们从现在起,立志吧,“人之为学有难易乎,学之,则难者亦易矣,不学,则易者亦难矣”“百学须先立志”, “少年志则国志”!“志不立,天下无可成之事”,……古人的叮咛仍不绝于耳,让我们共同立下远大志向,为着我们美好的人生、为着祖国的繁荣昌盛策马扬鞭、奋发图强!最后让我们再次齐颂《为学》一篇,来结束我们本节课的学习吧!
小学语文教案模板2第一课时
教学目的:
1.初读课文,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。
2.学习本课14个生字,正确读写“观潮、据说、笼罩、薄雾、若隐若现、闷雷、水天相接、沸腾、犹如、浩浩荡荡、山崩地裂、霎时、余波、风号浪吼、恢复”等词语。
3.介绍有关扩展资料。
教学重点、难点:
1.初读课文,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。
2.学习本课生字新词。
教学过程:
……此处隐藏15282个字……字格,仔细观察“八,入,大,天”在田字格中的位置。2、教师范写。
3、学生练写。
4、评议。
六、课外延伸:
1、出示儿歌:早上空气好,爸爸打球忙。哥哥弟弟来跳高,天天锻炼身体好。
2、你还知道那些体育活动?结合讲讲2008年的奥运会。
小学语文教案模板13教学目标:
1、阅读课文,使学生懂得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,做错事要勇于主动承认错误。
2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抓住“摸瓜”和“送瓜”时的动作、表情、心理活动的描写,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。
3、收集身边的小故事,从故事中感悟道理。
4、认识本课3个生字。
教学重点:
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,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,感悟道理。
教学难点:
能结合生活中自己身边的小事谈感受。
课前准备:
课件
教学方法:
自读感悟、读说结合。
课时安排:
2课时。
教学流程:
第一课时
一、激情引趣、导入新课。
同学们,喜欢吃西瓜吗?谈一谈吃西瓜的感受吧!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西瓜的文章。
板书课题:摸瓜。
二、自读课文,整体感知。
1、自由读课文,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2、默读课文,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?
3、再读课文,理清文章思路。
三、精读课文,体会情感变化。
1、读课文,体会小伙伴想出办法摸瓜时的高兴心情。
2、默读“摸瓜”部分,画出表现人物的动作、表情、心理活动的句子,体会当时的心情。
3、为什么送瓜?体会情感变化。
第二课时
一、扩展延伸,练习说话。
1、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?
2、如果换作你,你会怎么做?说一说。
二、认读生字。
三、布置作业。
自读课本《说声“对不起”》。
附板书设计:
准备摸瓜
摸瓜 摸瓜经过 乡情淳朴
往回送瓜 人情浓郁
请我们吃瓜
小学语文教案模板14一、教学目标
二、教学重点、难点
三、教学准备
四、教学过程
1、导入新课
2、学习新课
a、初读课文,了解大意
b、学习生字词
c、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
d、小组讨论、交流。
e、教师相机辅导,理清课文脉络
3、指导感情朗读,入情入境
4、小结,拓展延伸
5、布置作业
五、板书设计
小学语文教案模板15一、教学要求:
1.认识“崎、岖、廓、跨、撞、袅、黎、橙、缤、锦、绽、弧”12个生字。
2.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。
3.激发学生对大自然,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,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。选出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。
二、教学难点:
1.在读中理解、积累词句。
2.激发学生的想像力,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。
三、教学准备:
安徽黄山的风景视频、配乐朗读的音乐
四、课时安排:
1课时
五、教学过程:
(一)创设情境,导入新课
1.启发谈话:在日常生活中,或是电影,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。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,使人心胸豁达;在辽阔的草原上看日出,令人精神舒畅;当我们爬上高山看日出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?
2.揭示课题:今天,就让我们跟着作者方瑞华一块去爬黄山,一起去感受黄山的云海日出吧!
(板书课题)这是一篇略读课文。指导读课题。
(二)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1.请同学们先自由地、放声地读读课文,用横线划出生字词,多读几遍,读准字音,读通课文。
2.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佳句,集体品读。
结合出示词语进行积累:
崎岖 盘旋缭绕 变幻无穷 帆樯林立 光怪陆离
稀薄 景象万千 缤纷灿烂 晶莹剔透 金碧辉煌
绽露 瞬息万变 眼花缭乱 心神飞扬 云烟袅袅
3.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?
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。
4.提出疑难之处。
(三)再读课文,真切感悟
1.默读课文。学习要求:
把课文分为“云海”和“日出”两部分,并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?
2.小组讨论,全班交流。
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黄山的云海和日出的景象呢?
(课文3、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云海的景象,5-7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日出的景象。)
3.学习“云海”
(1)谁对黄山的云海印象最深刻?试着读读。
(2)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、韵味?细细品读课文,找出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语句,将它们划下来,读给大家听。
(3)闭上眼睛想像一下,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海景象?
全班交流,教师点拨。
(4)重点指导积累叠词:
明晃晃、光闪闪、白茫茫、亮闪闪。
你们还能说出像这样的词语来吗?
(5)(出示黄山日出视频)指导朗读:在脑海中想像着黄山云海的神奇景象,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。(配乐)
4.学习“日出”
(1)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几段,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出时的变化。
小组交流,指名说,教师点拨,出示日出视频。
(结合板书:……红色光点……圆弧……玛瑙盘……)
(2)哪些语句写出了黄山日出的壮美?找出来多读几遍,读给大家听。
(3)重点积累:
清风习习、云烟袅袅、松涛阵阵、人语轻轻。
同桌试着说说这样的词语。
(4)指导朗读:(配乐)喜欢黄山日出的同学一起读读描写日出的段落,要把你们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哦!
(四)背诵积累,拓展延伸
学习了这篇课文,我们既感受到了黄山云海日出的神奇与壮美,也领略到了作者的语言魅力。让我们把这么美的语言变成自己记忆中的珍宝吧,你想用什么方法?
(背诵、摘抄积累……)
1.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把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记下来。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,熟读成诵。
2.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美文,丰富积累。
(五)板书设计
云海日出
(奇幻 壮美)
云海:……像……似……
日出:……红色光点……圆弧……玛瑙盘……
文档为doc格式